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论坛 >> 正文

【民族花开两会时】全国政协委员贺颖春:“解码”学霸民族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3-16 来源: 浏览次数:
  

 牧归

牧归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长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祁连山,是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祁连山北麓是2.4万平方公里的祁连山草原。

11

  裕固族就生活在这片草原上。正是这样一个曾住在黑帐篷中的游牧民族,在教育事业上交出了一份令人佩服的“答卷”。

  裕固族现有人口约1.4万人,其中肃南县的裕固族人口大约1万人,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裕固族已有11名博士,这意味着每1000人中就有一位博士,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样的“学霸”民族,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它的教育“密码”是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肃南县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教师贺颖春

全国政协委员、肃南县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教师贺颖春

  全国政协委员、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中教师贺颖春说:“这应该是‘合力’的结果。”

  “我们裕固族的牧民一直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一直以来,国家给了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很好的教育政策,有了这些政策机遇,加上带动作用和榜样的力量,慢慢地形成了良性循环。”贺颖春说。

  早在2013年,贺颖春当选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时,就列出了三个要关注的问题:教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

  她的关注,或许可以给我们勾勒出一个答案。

肃南县城全景

肃南县城全景

  贺颖春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肃南县城有了第一栋楼房。这个二层小楼,是专门给老师居住的。

  在裕固族,有着尊师重道的传统。

  师专毕业后,贺颖春回到家乡,也成了一名教师,“那时候,成为一名教师是很多人的理想,我也不例外,觉得当教师可以受人尊敬,是很自豪的一件事。”

  1993年至1995年,她在肃南县康乐乡学校执教,“那时从初一到初三,班级人数基本不变,辍学的学生很少。”

  贺颖春和学生交流、了解情况

贺颖春和学生交流、了解情况

  看地图不难发现,肃南县辖区由互不相连的四部分组成,这种特殊的地域,增加了肃南县发展民族教育的成本。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图(图片来源于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图(图片来源于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比如说皇城镇的孩子们来县城上学,需要跨越300多公里。”贺颖春说,“当时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牧区的孩子上学就得住校,或者是爷爷奶奶在学校附近租房照顾他们,等放假时,牧民骑摩托甚至骑马到学校门口来接送孩子。”

  裕固族有句谚语:要想找到珊瑚和玛瑙,就得下到大海里;要想找到宝石和碧玉,就得翻过万水千山。这句话也许代表了当地牧民对教育的态度。

  当地政府很重视发展教育。

  早在1997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就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裕固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中继朝鲜族、赫哲族之后第三个实现“普九”的民族。

  2001年,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时,肃南县在甘肃最先启动实施“三免两补”惠民政策,并将享受这一政策的范围由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扩大为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

(GIF动图)

  从2012年开始,肃南县还对考上重点院校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实行奖励,实现了十年高等教育奖励政策。

  正因如此,让当地教育更上一层楼,成为刚刚履职的贺颖春关心的第一个话题,“提交的第一个提案便是教育类的。”

  教育兴,则人才兴!民族兴!在她看来,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息息相关。

  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

  那次会议上,贺颖春本来准备了发言,后来因时间不足未能成行,还是给她留下了一些遗憾。不过能有机会在现场听总书记谈关于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政策,她还是感到激动不已。贺颖春回忆,现场交流中,总书记对民族地区的情况非常熟悉,谈到了草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等很多方面的问题。

11

  听了总书记的话,她的决心更大了,呼吁民族文化保护的脚步也从未停止过。

  也正是在那一年,经多方牵头,裕固族教育研究所正式成立。

  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裕固族学子在积极地为裕固族文化“代言”。“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我们这里每个人都在努力传播着自己的文化。”

  良好的教育对肃南县带来的远不止这些。在甘肃省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跻身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公共服务竞争力十强县和科学教育竞争力十强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教育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是社会繁荣发展的源泉。

  2014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

11

  肃南县的发展,无疑是阐释了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强基固本的重要意义。

  今年再次当选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后,贺颖春仍将目光聚焦于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她说,目前肃南县教育的硬件设施都很好,希望还能在民族地区优秀人才引进方面有所倾斜。她举例,2006年至今肃南一中从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等地招聘引进了51人,到目前为止只留下了34人,主要是因为地处偏远,待遇不够好,住房、交通、婚恋等生活不便的问题,不少人最后选择离开。

  她希望有更好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让人才之花在祁连山草原遍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