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论坛 >> 正文

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看看国外都做些什么?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06-03 来源: 浏览次数: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犹为关注的问题。怎样有效解决好这一难题?从国外经验看,需要大学毕业生、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互动……
  
  加拿大:合作教育打造直通车
   
郭啸跃是加拿大女王大学商学院二年级学生。从5月份开始,他的大学生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先到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部参加为期4个月的合作教育课程并可以领取薪水,然后再返回课堂学习4个月。这样每4个月学和用轮换一次,直至毕业。
   “
合作教育课程是加拿大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它最早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于1957年从美国引入,当时只有这所大学工程系75名学生参加。目前,加拿大全国提供合作教育课程的大学已超过100所,每年参加的学生约7万人。
   
对于参加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来说,到企业去不仅仅是带薪实习,它还是一门重要课程,只有经企业和学校考核合格,才能取得学分。每期合作教育课程结束,学校都要组织专门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企业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业务能力等的评价,还有学生在工作结束后写出的报告质量等。考核合格的学生将获得相关证明,以备找工作时使用。
   
加拿大合作教育联合会指出,合作教育课程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为用人单位创造了提前发现和培养适合本单位所需人才的机会,也为能力出众的学生打造了就业的直通车。有统计表明,参加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不仅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起薪也比一般的毕业生要高。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参赞师淑云认为,加拿大合作教育课程之所以开展得好,是因为各大学、产业界和政府多年来已为这种教育模式营造了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
一所大学教育质量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就业市场对其毕业生的欢迎程度。毕业生就业率越高,越有利于学校未来吸引更优秀的生源,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加拿大各大学都非常重视帮助学生就业,并成立了专门的职业服务中心负责合作教育课程等工作。
   
比如滑铁卢大学,就设有一个庞大的合作教育与职业服务部,其任务对外是深入企业推广本校专业、宣传学生和了解工作信息;对内则向学生及时公布就业信息,帮助他们确定就业方向并进行填写简历、面试等相关培训。
   
加拿大各大企业也非常支持合作教育,并主动为参加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创造相应条件,因为他们早就认识到,对于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在学生们毕业前就已开始,而同高校共同建立合作教育课程,则无异于在竞争中抢得了先机。所以对于经慎重面试选择的合作教育课程学生,他们都会以正式雇员相待,并安排专人予以传帮带,因为这些学生有可能就是企业的明日之星。 新华社记者赵青杨士龙
   
法国:打足迈入社会提前量
   
大学毕业生是法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的主要一部分人。多年来,法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始终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作为考虑重点,为这一庞大群体的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法国的大学生几乎在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已开始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从而打足了迈入社会的提前量
   
法国的大学教育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学校与政府机关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安排实习机会。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多数高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为6个月,有的甚至达9个多月。目前,没打过工或没实习过的二年级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很少。
   
法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时间安排也较为灵活。法国有一种带薪大学生,他们只要按照课程要求拿足学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兼职。这类大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
校方如此颇费苦心地安排,目的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而大学生较早、较多地去实习,也的确有诸多好处。
   
第一,大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情况,形成较为理性的处世态度。
   
第二,大学生通过实习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选修课程,为将来更好地择业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法国有些大学生在高中时就开始实习打工,他们通过从事各种工作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选择大学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时更好地照顾到自己的爱好和能力。
   
第三,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与用人单位双向交流,从而尽早了解社会及就业的需求,尽快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大学生们在毕业时就已清楚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避免了盲目择业。
第四,通过大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反馈,校方可以尽快地调整课程安排和指导方向,使就业培训和指导更有针对性。法国多数高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校方会根据有关方面的专家及教师的意见安排学生的实习单位,并派人到实习单位了解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和要求,以此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使就业指导更有实效。
在法国,除校方的就业指导部门之外,全国还设有500多个就业信息和指导中心。这些中心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免费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其中包括帮助大学生制定符合自己特点和大学要求的实习计划。
   
法国政府也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企业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对那些聘用应届和失业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免收其社会福利分摊金及一些税收,并且视情况按聘用大学毕业生人数给予一定补贴。新华社记者芦龙军
   
德国: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
   
德国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据统计,目前德国高校在读学生总数约为200万人,近年来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超过20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失业人数超过400万的大背景下,德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他们面临的失业风险较小。
德国联邦劳工局下属的研究机构通过调查发现,德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德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劳动力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德国目前正处于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制造业和一般服务性领域工作岗位减少,研发、管理、咨询和教育领域的工作岗位不断增多。高校毕业生因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一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其次,德国人口总数下降,导致受过培训的劳动力相对比较紧缺,这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目前,德国大部分受过培训的劳动力都是中年人或老年人。随着老年劳动者逐步进入退休年龄,为了填补空缺,必须要有受过培训的年轻人顶上来,而高校毕业生在这方面的优势则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即使德国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前景良好,但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建筑和室内设计这两个专业在德国就属于就业较难的专业,而计算机和信息专业的学生就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德国有很多网站都提供帮助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选择专业的服务,这些网站详尽地列出了不同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通过浏览这些网站,德国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就可以在专业选择上做到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德国在国内就业市场上的保护性措施也减轻了本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对于那些在德国高校就读的外国学生来说,要想毕业后在德国找到一份工作非常不易。因为德国为了保证本国国民的就业,给外来的劳动力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很多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发现,要在德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并不难,但要获得德国劳工局的工作许可却非常困难。因为德国劳工局原则上只允许外国人填补那些德国人不能胜任或无法填补的空缺岗位。
   
德国联邦劳工和社会事务部的新闻发言人海克尔黑尔费向记者介绍德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时表示,德国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政府的直接干预较少。大学毕业生可以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例如大学里的就业指导中心、互联网、报纸来寻找就业信息。德国企业也会利用招聘会、报纸、专业杂志、网站等平台来招聘大学毕业生。对于那些需要较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高技术企业来说,企业通常会选择与相关大学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