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团结 >> 正文

“壮族三月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平台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5-03 来源: 浏览次数:

罗树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载体和方式,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聚居区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这里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京、回、傣、白、布依、彝、水、仡佬等多个民族。历史上,壮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密切交往、交流,不断交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壮族聚居区的各民族更加和睦相处、亲密无间,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堪称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祖国统一的模范、维护社会稳定的模范以及“三个离不开”的模范。在新的形势下,壮族聚居区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壮族自治地方将“壮族三月三”设立为区域内各民族共同的法定节日,就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的创新载体和方式之一。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因而成为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农历三月初三是我国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在广西的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崇左、来宾、钦州、防城港以及云南文山等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米饭、彩蛋,杀鸡宰鸭、喝酒庆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过“三月三”比过春节还隆重。在各地、各民族的“三月三”活动中,以壮族的“三月三”历史最悠久、形式最多样、内容最丰富、文化氛围最浓厚、过节人口最多。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把“壮族三月三”作为自治区全体公民的法定节日,放假2天。云南文山州人大常委会2015年3月修订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也将每年的“壮族三月三”作为全自治州的民族节日之一,全自治州的公民放假3天。

“壮族三月三”由民间节日上升为法定节日,由各民族自己过节变成了壮族自治地方内各民族共同过节,既体现了节日的严肃性,体现了尊重各族人民、顺应民意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又突出了民族特色。因而,作为法定节日的“壮族三月三”,其意义不仅在于传承传统,更重要的是,它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和方式。通过这个载体和方式,各民族既可以在物质层面彼此交换、互通有无,又可以在精神层面上相互理解、彼此协调和多向交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认同,有助于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

相互了解是相互理解、消除误解与隔阂,搞好团结的前提和基础。

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各种传媒,集中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宣传壮族和其他民族传统文化,大力营造浓郁的节日舆论氛围,全景式展示了壮乡各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盛况。特别是2015年4月21日(农历三月三)当天,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旅游发展委与广西电视台联合南宁、桂林、河池、柳州、崇左和广东电视台共同开展了“八桂民族风——2015‘三月三’”大直播,还与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连线。广西电视台还在壮族聚居的武鸣县、侗族聚居的三江侗族自治县、瑶族聚居的防城港市防城区3个点,现场直播了当地各民族举办“三月三”活动的盛况,很好地宣传和展示了“三月三”节日文化,各民族干部群众反响热烈。通过大众传媒特别是官方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民族群众更加了解其他民族,为各民族相互理解、搞好团结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加节日活动,体验节日文化,是增进民族感情的重要渠道。

“壮族三月三”前后,壮族自治地方的各级政府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时间长达一个月,让各民族群众有更多机会参与节日活动,共度佳节,共享欢乐,大大增进了民族感情。

在广西,自2014年开始,自治区党委、政府就高度重视“壮族三月三”活动,要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以及自治区民委、文化厅、旅游发展委、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局、体育局等部门和广西电视台等媒体通力合作,周密部署,各市、县结合当地特色和群众的需求,多方联动,精心组织谋划,统筹安排,制订统一的活动方案,举办了唱山歌、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打扁担、舞春牛、师公戏等传统民族特色文体活动,规模大、场所多、活动形式贴近群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且不断创新,吸引了众多来自自治区内外乃至海外游客前来参与、观看,每年直接参与人数逾千万,通过媒体关注和了解“壮族三月三”节日文化的更是不计其数。

在云南文山州,每年“三月三”期间也会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如,文山州壮学会2015年举办了“壮族三月三”传统文艺节目展演“梦幻壮乡”,来自全自治州各县、市以及文山市各乡镇的18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文艺代表队欢聚一堂,共庆“壮族三月三”。文山市壮学会主办的“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展演活动中,有来自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蒙自县,文山州马关县、砚山县、广南县以及文山市苗学会、文山市彝学会和乡(镇)、街道的文艺代表队共32支、300余名演员参加。展演活动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舞狮子、民歌对唱、独唱、民族服饰展、刺绣、编花条等。各代表队大显身手,用最动听的歌声、最优美的舞姿、最精湛的技艺展示了边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唱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

总之,丰富的“壮族三月三”活动既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的事迹,也展示了民族传统文化,展现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风采,各民族群众通过参与活动,亲身体会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郁情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提高了群众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认同与喜爱,各民族交往更加频繁,交流更加深入,为不断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

节日活动不仅要继承传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更要不断充实与创新,融入时尚元素,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

节日活动要不断满足各民族求新求变的审美需求,满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文化作为资本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资源的新要求,把节日活动拓展为集文化娱乐、民间信仰、商贸活动为一体的复合型的民俗活动。

为了顺应这一要求,2016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各地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风采”的主题,组织开展较大的活动点达360多个,比 2015年增加了110多个,还联合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一台色彩缤纷、风情浓郁、互动性强的视听盛宴。同时,广西还首次组织举办了“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国际电商节”和“2016中华一家亲——桂台各民族欢度‘壮族三月三’” 活动。电商节以“壮乡产品网上行”为主题,以“‘互联网+’引领广西未来”“跨境电商新思路”的新理念,将传统物产和现代电商相结合,与淘宝网、京东、 MMGO、美丽湾、乐村淘等热门电商平台共同组建了一个“超级电商平台”,通过特价、秒杀、限时抢购、发红包等形式吸引消费、扩大销量,打造了广西本土产品优质电商名片,有效助力了壮乡产品大促销。“2016中华一家亲”活动,则邀请了5个团组、近200名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分赴南宁、百色、河池、贵港、崇左等城市,参加“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刘三姐”山歌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

可以说,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活动已成为各民族“大聚会、大联欢、大团结、大发展”的盛会,各族群众积极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体验民族风情,进行商品交易,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氛围,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大餐,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对于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带动经济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民族文化品牌逐渐形成的同时,“壮族三月三”也逐渐成为广西各民族构筑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

(作者系广西大学教授)